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赓续中华文明 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第41次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04-09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2年3月25日上午,第41次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邀请到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委会主任委员吕舟教授,做题为“赓续中华文明 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主题讲座。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杜姗姗副教授进行与谈。沙龙由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勃研究员主持,线上400余名听众参加了此次活动。

 

 

吕舟教授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总体目标等进行讲解,列举了我国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载体,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名文化遗产等,并用山西五龙庙、厦门鼓浪屿和扬州仁丰里等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案例来阐释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谈及历史街区保护的经验,吕教授以泉州金鱼巷的微改造项目为例展开讲解,改造后的金鱼巷保留了街区基本业态,仍可见“古韵、巷景、拾光、邻里、闲暇”的风貌,居民生活闲适自得。在北京案例中也可见这一点,如前门大街和地安门外大街的整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前门大街整治进行了强干预,所有商铺搬迁后重新招商,而地安门外大街进行微整治,保留商家基本业态,使其延续性优于前者。

舟教授在讲座中描述了我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设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历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吕教授认为所有资源最后都落在属地上,应从属地出发,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市县政府是核心和基础,也是突破点。去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26条红色旅游主题线路,便是该体系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最后,吕舟教授就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进行阐述。认为,一是要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二是要基于中国长期历史文化保护实践的经验;三是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理论创新,强调历史内涵、文化意义表达;四是要上下贯通,突破“条块”局限,形成全社会参与的体制创新;五是要以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文化自觉为基本目标,强调传承的面向未来的体系建设。

在与谈环节,杜姗姗副教授分享她的几点感受。一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但不同类型遗产资源保护政策不同,实施较为困难。二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由点到线到面的变化,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三是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使得城乡建设更有烟火气、更具趣味性。

张勃研究员对沙龙活动进行总结。她表示,此次讲座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认识到文化的传承是不断深入人心、不断持续的过程。文化遗产留存着人们对文化精华的集体记忆,也是制度和思想的成果载体,最终都会转为社会价值,相信能够在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以及开创美好未来生活等方面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图文:刘晓琳 张艳; 编辑:张勃 审核:张宝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