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利娜研究馆员做客北京学学术沙龙讲述金中都的考古发现 | ||
发布日期:2024-01-17 浏览次数:81 字体:[ 大 中 小 ] | ||
2023年12月29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金中都考古项目负责人丁利娜女士做客北京学学术沙龙,以“金中都考古发现的研究与展望”为题进行专题讲座。沙龙活动由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建平研究员主持,北京学研究所陈喜波教授担任与谈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教授和部分师生到现场听讲座和交流研讨,线上线下共120余人参加沙龙活动。 讲座现场 2023年,北京建都870年。这始于1153年金迁都燕京,建立中都。丁利娜研究馆员关于金中都的讲座从金中都概述、金中都城格局复原研究、金中都考古的历程、金中都考古的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展开。 丁利娜研究馆员首先从金朝的历史、首都概况讲起,讲述了金朝迁都至金中都的背景、金中都的四至范围、营建模式和形制布局等。接着梳理了宋金时期的行程录文献记载、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舆地考证、建国前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勘探、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等,讲述了学术界对金中都城格局复原研究的基本历程。宋金时期的行程录记载为金中都城的格局复原研究提供了基础。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金中都城考古勘探陆续回应了一些热点争议问题。如,1958年根据金中都残留的城墙遗址测量了金中都城的周长,发现金中都城是在辽南京城基础上向东、西、南三面扩展的。金中都城考古对金中都城的路网进行了勘探,修正了河湖水系的走向,考证了里坊的位置,确定了水关的位置,明确了水系路线等。2001年的考古研究对金中都复原图进行了修订,并明确了鱼藻池的形制。2009年的考古研究进一步确定了丽泽门的位置等。然后,介绍了金中都考古工作的80多年历程。总体来看,金中都城考古分为20世纪40-70年代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发展阶段和21世纪以来的突飞猛进阶段。金中都的重要考古发现有核心宫殿(大安殿)及都城中轴线,宫苑与水系(水关遗址、鱼藻池遗址、河道遗址),兵营,城墙、马面与护城河,街巷与里坊,皇家寺院,塔基地宫,端礼门门内大街等。最后,介绍了金中都考古未来的重点工作。一是在考古发掘方面,对于内城,不仅需要关注金中都城的形制,还要关注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相互叠压形成的都城变迁过程如何在考古中进行揭示。对于外城,因其处于封闭式里坊向开放式街巷的过渡阶段,需要关注街巷和里坊的布局。二是在复原研究方面,需要加强考古资料和考古系列报告的出版,加强科技考古等多学科研究,加强对出土瓷片的研究。三是未来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把金中都考古的发掘点和发掘信息落实到一张图上,以及落实到哪张图上更有意义。 与谈人陈喜波教授以“金中都光泰门和外郭城”为题进行了发言。首先,围绕“金中都城的城门数量是12个还是13个”这个问题,从《大金国志》《金史·地理志》《金虏图经》等文献入手,认为争论主要在于是否存在光泰门。其次,针对“光泰门位于金中都内城垣”“光泰门是为皇帝游玩单开一门”等观点,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推定的光泰门位置存在问题。之后,结合《北行日录》等古籍的记载,重新分析了城门与金中都城垣的关系,认为光泰门并不在金中都的北城垣上,而是在外郭城垣上,并推断光泰门应位于目前西单甘石桥的位置。 在交流互动环节,丁利娜研究馆员就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讨论。最后,主持人李建平研究员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丁利娜研究馆员的专题讲座与陈喜波教授的与谈,认为内容丰富、研究扎实、思考深入,听后很受启发,希望丁利娜研究馆员能够再来北京学学术沙龙做客,并与北京学研究基地开展更多方面的合作。 讲座现场 丁利娜研究馆员和部分现场听讲师生合影留念
(文:成志芬 杜峰 图:虞思旦 编辑:张勃 审核:张宝秀) |
||
|
||
上一篇: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将迎来26周... 下一篇:北京学研究基地5项2023年北京市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