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王军所长做客北京学学术沙龙讲述紫禁城明堂比例与阴阳模数
发布日期:2024-01-01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12月8日,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王军先生做客北京学学术沙龙,以“紫禁城明堂比例与阴阳模数”为题进行专题讲座。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陈喜波教授主持,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建平研究员担任与谈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学研究所所长张宝秀教授和部分师生到现场参加听讲座和交流,线上线下共百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王军所长从紫禁城平面规划与明堂比例取义切入,生动阐释了紫禁城空间规划中阴阳模数的运用,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清晰的传承脉络。

王军所长首先从概念、比例、制度三个维度介绍了明堂及阴阳模数制。指出明堂是天子布政之宫,紫禁城的建筑性质与之相符。《南村辍耕录·宫阙制度》记元大都宫城“东西四百八十步,南北六百十五步”,深广比为615/480≈1.281,与9/7比例高度一致。紫禁城在元大内的基础上加以改建,继承了这一比例。景山也是这种9/7矩形,其长宽各减宫城之半,即占地为宫城的四分之一。宫城前方的太庙与社稷坛用地也是这种矩形。此外,天安门与端门之间的院落为9/7矩形,端门至午门南端的狭长院落是两个9/7矩形。午门以内,自城墙至太和门及左右协和门、熙和门之间的广场也为一横向的9/7矩形。宁寿宫、慈宁宫两组重要的建筑用地也都是9/7矩形。这种相似的用地比例是设计人有意识设计的结果,也让我们看到相似形的运用给建筑设计与施工带来的诸多便利,以及对建筑艺术传承的积极影响。

此后,王军所长结合一些重要考古发现,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古代时空方位体系以及明堂比例和阴阳模数的意义。指出紫禁城平面布局透视出支撑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基础性人文信息,彰显了惊人的文化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中华主流文化海纳百川、一以贯之的高度包容性与适应性的空间体现。他强调,紫禁城乃至全国历史城区与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更是中华文化包容发展的重要延续,也可为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这一观念不仅塑造了中国特有的艺术境界,还深刻影响着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此认知体系中,中华先人秉持万事万物如同星回于天,都有一个循环周期的理念,笃信人文秩序须遵从自然秩序,顺时施政,天人合一。特别是中国古代以合时宜为法、以不误农时为纲的用事制度,以不伤害生态环境、不破坏天人关系为前提,可谓极值得敬重的文明样式。

王军所长讲座现场

最后,与谈人李建平研究员结合王军所长的讲座,就北京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价值展开讨论交流。他认为北京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保护北京城,更是保护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脉。李老师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下北京城市的发展应紧密结合,是北京发展的优势所在、魅力所在、资源所在。

 与谈人李建平研究员现场交流

部分现场听讲师生合影留念

部分现场听讲师生合影留念

(撰文:刘伟中 张艳 图片:虞思旦 刘伟中 编辑:张勃 审核:张宝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