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探求元代北京城营建的传说与史实——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第七讲成功开讲
发布日期:2020-07-15 浏览次数: 字体:[ ]

7月3日,北京学研究基地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丁超副教授进行了“草苫土筑哪吒城——元大都营建的史实与传说”为题的讲座。这是今年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的第七讲,也是“明北京都城建成600周年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沙龙活动的第一讲。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研究员担任主持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副主任黄可佳副教授参加与谈。

 

丁超副教授在讲座中

 

丁超副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元大都研究的学术史,认为对“哪吒城”传说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有较大影响力的是学者陈学霖所著《刘伯温与哪吒城》,该书梳理了明代北京城营造的相关传说,但也遗留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明代北京城的传说究竟从哪里来?丁超副教授说陈学霖先生引自元末明初成书的《农田余话》和《辇下曲》的两则材料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农田余话》记载:“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那吒三头六臂两足。世祖庚申即位,至国亡于戊申、己酉之间,经一百一十年。”这段话的关键点在于提示了元大都城门的数量,并将城门数量与元朝国祚对应起来,具有谶语的性质。《辇下曲》也指出元大都城门的数量和谶语“若以砖石裹,长似天王衣甲兵”,不过这里没有提到“哪吒城”。由上述内容可推测“哪吒城”传说的流传应该是在元明之际或更晚时期。丁超副教授还发掘了另一则相关史料,即元末明初杨维桢所写的《大明铙歌鼓吹曲》。这一史料能够将前引两则史料及其作者串联起来,三部书的原作者或是松江府(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士,或在此地活动的学人,且相互之间有明确的交往记录。在上述史料的基础上,丁超副教授推测,元大都“哪吒城”传说是基于“地缘”和“人缘”、在元代末期从松江府学人间出现再传入北方的传说。

陈学霖先生指出,元大都“哪吒城”传说是“借重这位能伏龙治水的释教天神来保护大都城,反映都城需要神祇护佑和大都缺乏水源的事实”。柳存仁等学者认为这一说法存在逻辑不清晰的问题,丁超副教授从梳理哪吒的神职属性入手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在较早的道教神话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被玉帝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因此北京城与哪吒可能不仅是形象上的联系,还有可能来源于其永镇天门的功能。此外,“哪吒城”传说是在以下事实基础上形成的:一是元大都开辟了十一座城门的事实,比附于哪吒三头六臂两足或三头八臂;二是元大都城墙是草苫土筑,类似于哪吒不穿铠甲的形象。丁超副教授认为未来可通过《全元诗》《全元文》等历史文献的发掘和考古发掘等材料的扩充推动元大都研究获得新发展。

主题讲座结束后,与谈人黄可佳副教授为现场听众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不同类型和方式,梳理了夯土和砖石包墙等营建技术的发展过程,扩展了此次主题讲座的内容。主持人李建平研究员认为此次讲座内容非常丰富、扎实,并补充介绍了北京城的城门形制变化与营造技术的关系。最后,李建平研究员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是越争论越丰富的,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一向秉持包容并蓄的态度,欢迎各方力量的参与和讨论。

 

(图文:龚卉 编辑:张勃 审核:张宝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