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北京学研究基地组织大运河北京段调研考察
发布日期:2017-09-04 浏览次数: 字体:[ ]
北京学研究基地组织大运河北京段调研考察 2017年8月11日至13日,北京学研究基地组织几项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在研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在以往调研基础上对大运河北京段进行了连续3天的实地调研考察,北从昌平区白浮泉开始,南至通州区里二泗结束,行程80多公里,较为系统地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北京段的重要渠道、泉源、潭湖、桥闸、堤坝、码头等水利设施和沿线祠庙、街区等文物古迹保护利用状况。 此次调研考察由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教授和北京学研究基地开放课题“北京的运河”项目负责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水电开发部顾问、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蔡蕃先生带队,北京联合大学师生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方志馆、北京市社科联社科基金管理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北京电视台新闻栏目组、北京出版社等单位的领导、工作人员先后有40多人参加考察。 8月11日,调研团队考察调研了从昌平白浮泉到万寿寺段运河水源及运河情况。首先考察了元代通惠河最上游水源地昌平区白浮泉九龙池和都龙王庙,沿大致与元代白浮瓮山河走向一致的京密引水渠前行,考察了山溪与渠道交叉处的水利工程等,借以了解了元代白浮瓮山河上12处此类水利工程设计情况以及白浮泉、温泉、冷泉等10处泉水的大概位置,然后从颐和园新建宫门进园,考察了昆明湖东堤、二龙闸、龙王庙与十七孔桥等,最后沿长河南下到广源闸,考察了广源闸、码头遗址、龙王庙和延庆寺遗址、万寿寺。

在昌平区白浮泉进行考察调研
  8月12日,调研团队考察调研了老城内外运河段落。首先考察了元代京杭运河最北端的漕运码头什刹海(元代积水潭)码头和都水监遗址位置、万宁桥(澄清上闸)保护状况,了解了万宁桥自元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以及运河上闸的设计、构成和作用等,沿着玉河东行、南行,考察了澄清中闸、澄清下闸遗址和元代通惠河河道走向;然后到西直门外考察了高粱桥(闸),又到汇通祠郭守敬纪念馆进行了调研,郭守敬纪念馆全面展示了郭守敬的生平、大运河和元大都水利建设、天文历法等各方面的非凡成就与贡献;之后,向通州方向行进,对通惠河河道和高碑店闸(平津上闸)、永通桥(八里桥)及石道碑等进行了调研,了解了运河上这些设施的重要作用及目前的保护利用状况。  
在永通桥(八里桥)上合影
  8月13日,调研团队主要对通州的大运河遗址进行了考察调研。首先参观了张家湾博物馆,然后赴张家湾古城南门及运通桥、里二泗佑民观及运河遗址考察调研,最后沿北运河观察了通州城内外的石坝、土坝、潞河驿、大鹏村客运码头等设施的位置,并对燃灯塔和运河的葫芦头进行了考察调研。
调研考察通州区通惠河故道葫芦头
  本次运河考察调研活动,再次体现了北京学研究基地坚持调查研究的科研方针,虽然天空时不时下雨,但是调研团队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们热情高涨且收获满满,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特别是蔡蕃先生一路对历史上运河开凿和水利工程设施构成、作用等的详细讲解和其他专家的介绍,让大家更加直观地认识和深入了解了大运河的河道、闸、坝、桥、码头、粮仓等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的结构、设计原理、作用、维护需要,北京段运河沿线的相关寺庙、衙属、古城、古村镇、古建筑、石碑、石刻等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状况,以及运河与北京城市的关系、运河漕运的巨大作用、运河选线开凿和维护工程的不易、运河遗产背后的历史故事等,从而更加夯实了大运河文化带北京段学术研究和提出保护利用对策建议的基础,有力于推动北京学研究基地几项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在研项目的深入开展。                                 (撰稿:北京学研究所 成志芬)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