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相约北京学 共读一本书————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记》读书会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2023-05-19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5月10日下午,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学高精尖学科组织的“相约北京学 共读一本书”——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记》读书会活动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首都文化智库实验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学研究所张艳副教授主持。 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建平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张勃研究员,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虞思旦副研究员,北京学研究所朱永杰教授、刘少华助理研究员、龚卉助理研究员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地理学、中国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1 活动现场

首先,张勃研究员对与会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北京学研究基地和北京学高精尖学科的人才培养情况,具体包括北京学讲堂系列讲座、北京学学术沙龙、北京学课程和北京学高精尖学科学生创新项目等四个方面。她指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研平台建设是北京学研究基地和北京学高精尖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希望通过这次读书会活动,深化大家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的认知。

图2 张勃研究员致辞发言

本次读书会上,来自地理学和中国史的硕士研究生们分享了九个精彩的读书报告。张宇轩同学分享了阅读《现在的北京城最  初是谁建造的》《北京城和刘伯温的关系》两篇文章后的感想,并从“民间传说”“传说溯源”和“传说层累”三个方面梳理了两个北京建城传说——“刘伯温姚广孝与北京自然条件的斗法”和“鲁班先师对工匠的点化”,他认为民间文学与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和恰当应用,能丰富北京文化遗产研究,并有利于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满足广大读者和旅游者的需要。张雨盟分享了阅读《北京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后的心得,并阐释了北京城发展过程中自公元前1045年的西周至今的水源问题的演变,详细介绍了北京地区水文条件的变迁,揭示水对北京都城的建立、发展、变迁所造成的深刻影响。赵玲分享了《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的读后感,并对北京历代城市建设中的河湖水系及其利用进行回顾,她认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轴线申遗、三山五园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老城整体保护等现实工作都离不开对历史水系的研究视角”。陈旭颖分享了《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与聚落》一文的读后感,对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和村落的形成与演变展开介绍,并对当今社会的水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迁展开思考与讨论,提出未来要努力营造良好生态与文化环境的深刻认识。尤瑛圻分享了《北京旧城平面设计的改造》的读后感,并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思考北京旧城平面设计的改造,对元代、明清以及现代北京城平面设计的特征和演变进行详细讲述,提出“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的问题。刘伟中分享了《论北京旧城的改造》的读后感,并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分享北京旧城改造的背景与原则、成功案例和未来方向,提出城市规划和改造应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关注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强化社会参与和人民需求等的思考。张彭飞分享了《天安门广场:从宫廷广场到人民广场的演变和改造》的读后感,认为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和演变不仅仅是一项建筑工程,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形象的塑造和表达,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天安门广场的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广场上的建筑、雕塑和活动不仅代表着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更代表着中国未来的方向和愿景。刘文静分享了阅读《海淀镇与北京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理关系与文化渊源》的心得,讲述了海淀镇的起源、逐渐兴起、没落和再兴起的四个发展阶段,梳理了海淀镇与北京城的关系,并提出“当前对天际线规划的优化方式”的思考。最后,曹雨婷同学分享了《从北京到华盛顿-城市设计主题思想试探》的读后感,她横向对比了北京和华盛顿两座城市的中轴线设计的思想、建设方式和特征的异同,并提出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集聚还是分散建设更好的问题。

图3 学生交流汇报现场

各位同学的精彩分享后,与会的老师和同学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首先,朱永杰教授提出北京水源和水系研究既需参考侯仁之先生的经典论著,也要灵活运用多种资料,进行多方论证和探讨。接着,张勃研究员就“传说的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她指出,传说是客观存在的,如何看待它是关键。传说包含着人们对事物从何而来的溯源和追寻,普通百姓也有历史记忆和对历史言说的权利,因此,应该充分重视传说的价值,并应将其放在民众的思想史中看待、解释和剖析。李建平研究员强调了北京的“风”和“水”以及“风水”的重要性,指出风水不是迷信,而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地理要素,北京的水源和风口廊道对舒缓雾霾和城市热岛效应非常关键。同时,李老师紧扣时政话题,向大家介绍了文物保护中保持“原址、原样、原材料、原工艺”等四项原则和北京城市建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等标准。刘少华老师提出,对于文物的修缮与保护要做到“修旧如旧”,对于非文物级别的房屋和建筑,要关注民众的需求,力争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龚卉老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提出“一本书主义”,呼吁大家做好精读,力争读透一本好书。活动现场轻松愉悦,师生互动的形式不仅拉近了距离,还促进了多学科思想的交融互动。

  图4 研讨交流环节

各位同学和老师精彩发言后,李建平研究员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读书是件好事,读书会是汲取知识的重要环节。“落花时节读华章”,他希望在这明媚的春光中,大家能读好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他更希望大家爱上读书,让书成为人生的灵魂伴侣,“灵魂归处是书屋”。此外,李老师也希望未来读书会更够持续,他说:“秋日红叶浓,亦是读书好时节”,并与大家相约金秋再次共读!

图5 李建平研究员总结发言

活动最后,张勃研究员为参加读书会的学生颁发了证书,李建平研究员为参会同学签名并赠送了他的学术著作《北京文脉》,全场师生共同合影留念,“相约北京学 共读一本书”——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记》读书会活动圆满成功!

 

             图6 李建平研究员赠书合影

 

              图7 全场师生大合影

(撰文:刘伟中 张艳 图片:刘晓琳 陈旭颖 编辑:张勃 审核:张宝秀 张勃)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