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华讲述“基于文化景观理念的遗产保护与利用”——第38次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22-01-26 浏览次数: 字体:[ ]

1月24日,北京学研究基地举办的第38次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圆满完成。本次沙龙邀请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华做了题为“基于文化景观理念的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讲座,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三山五园研究院院长张宝秀教授作为与谈人,一起探讨了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沙龙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三山五园研究院副院长张景秋教授主持。

陈耀华教授在讲座中

陈耀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地理学上的文化景观概念在德国、美国、英国各学派的发展历程和代表学者。他强调,地理学视野下的文化景观是某一文化群体利用自然景观的结果,重点关注现状描述、作用机制、演变过程,一般与原始景观、自然景观等相对应,但文化景观并不等同于人文景观。

接着,他对作为世界遗产类型的文化景观进行了详细介绍。从1992年起,“文化景观”正式成为世界遗产的一种新类型。在世界遗产语境下,文化景观属于文化财产,代表着“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反映了因物质条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环境带来的机遇,在一系列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内外作用下人类社会和定居地的历史发展,包含了自然条件、文化驱动、发展过程三大要素。文化景观可分为设计的景观、有机演进的景观、关联性景观三种类型。

然后,陈耀华教授以云南景迈山古茶林为例,对文化景观遗产的各要素进行了分析。景迈山古茶林处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拥有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相对独立的地貌单元、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其遗产要素包括9个传统村落、5片集中古茶林、3片分隔防护林,并且拥有密切的人地关系和传承机制。它是世界上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之前,传统“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绿色农业生产和山地人居环境的典范,彰显了与自然和谐、与人和谐、与神和谐从而得以千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智慧,对当今文明发展仍有重要启示意义,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陈耀华教授还对文化景观的核心理念作了阐释,包括遗产要素、表现形式、作用机制、本质特征等,其核心价值是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智慧,关注要素-机制-过程的耦合。他还强调,要充分认识自然景观对于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陈耀华教授的讲座内容

最后,陈耀华教授从文化景观遗产的理念出发,对三山五园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方向性建议,包括:一是认知三山五园的资源与价值;二是识别三山五园的遗产类型和遗产要素;三是整体保护三山五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在维系历史景观的同时协调当今和未来的人地关系;五是促进三山五园文化和关键技术的传承;六是促进三山五园的活态传承与遗产韧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其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转型能力。

张宝秀教授在与谈中高度评价了陈耀华教授的讲座,认为本次讲座内容十分精彩,从理论到实践,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然后,她从三山五园的历史发展、河湖水系、功能定位等方面阐述了三山五园的遗产价值和当代地位,并介绍了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情况,以及北京联合大学三山五园研究院的科研和实践成果,她邀请陈耀华教授作为专家参与到三山五园的研究中来。

张宝秀教授在与谈中

最后,陈耀华教授与线上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详细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学术沙龙活动,也是北京学研究基地承担的北京市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重点项目“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研究”的一次专家指导。陈耀华教授的讲座为本项目的下一步研究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将有力地推动项目研究的顺利进行。

(撰文:刘少华 编辑:张勃 审核:张宝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