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第23讲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讲述万园之园圆明园
发布日期:2021-04-21 浏览次数: 字体:[ ]

 

4月9日,北京学研究基地举办的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第23讲即“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系列讲座之十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贾珺教授做了题为“万园之园圆明园”的讲座,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讲师陈媛媛作为与谈人,一起就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作了全面的解读。沙龙由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研究员主持。校内外400多人在线参加了听讲和交流。

贾珺教授首先对圆明园的象征性涵义进行了解读,它是世界公认的万园之园、中国古典园林的百科全书、清代宫廷文化的载体、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印记、康乾盛世的产物和近代屈辱的标志。接着他从“五朝清帝与圆明园”“圆明园的主题景区”“劫难与遗址保护”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

贾珺教授在讲座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是其四子胤禛的赐园。雍正帝即位后扩建,并开始长期在此园居理政。乾隆时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另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加上熙春园、春熙院,五园并称。嘉庆年间,对绮春园进行了改建,将熙春园和春熙院赐予淳亲王绵恺和庄敬公主,减为三园。道光和咸丰时期,又进行了局部改建和修整。圆明园内的景观丰富多样,主要有宫殿如正大光明、勤政亲贤等,书楼如茹古涵今、碧桐书院,寺庙如鸿慈永祜、日天琳宇,仙境如蓬岛瑶台、方壶胜境,农田如澹泊宁静、多稼如云,市肆如买卖街,观鱼如坦坦荡荡,桃源如武陵春色,兰亭如曲水流觞,写仿如平湖秋月,西洋如谐奇趣、海晏堂等。这些景观建筑承载了皇帝和皇室成员理政、起居、读书、祭祀、娱乐等几乎所有的生活需要。自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烧后,圆明园先后经历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等灾难,变成了遗址。

当前对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存在着复原与原址保护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贾珺教授认为,虽不能完全复原,但是可以对现状凌乱的山水体系、园内原来的植物分布进行研究和保护,特别是运用数字技术,虚拟复原圆明园的鼎盛景观,可以弥补无法全部现实复原的遗憾,让人们多角度地去欣赏圆明园。

陈媛媛的与谈内容

陈媛媛的与谈分别从宏观相地选址,中观山水空间,微观建筑、植物、纹饰、题咏匾额等三个维度解析了圆明园文化表达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体现了尊儒重道的文化国策、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勤政爱民的政治思想、佛教民俗文化及诗文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李建平研究员对贾珺教授和陈媛媛讲师的讲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从历史、建筑主题、传统文化、遗址保护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本次沙龙听众互动非常踊跃,体现了大家对圆明园的关注,这也有利于当前的文物保护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撰文:刘少华   编辑:张勃   审核:张宝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