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第十一讲成功举办——北京市社科院王岗研究员讲解“元大都的营建”
发布日期:2020-08-30 浏览次数: 字体:[ ]


8月28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举办的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第十一讲——“明北京都城建成600年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系列讲座之五圆满完成。本次学术沙龙特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古都学会会长王岗研究员作“元大都的营建”主题讲座,同时邀请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宋蓉副教授作为与谈人,共同探讨元大都的营建及其地位和影响等问题。讲座由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研究员主持。校内外170多人在线参加了听讲和交流。

王岗研究员从元大都营建的历史背景、元大都的营建过程和元大都城的重要历史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讲述。

王岗研究员在讲座

第一方面,关于元大都营建的历史背景。王岗研究员首先讲述了金中都的建立及其城市建设情况,认为金中都建立之后,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统治中心,不但对北京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金朝控制北边蒙古草原也有重要意义。其次,讲述了蒙古国的崛起和扩张、统一全国的过程。在蒙古族的族源问题上,王岗研究员认为以明修《元史》的记载较为可信,若将蒙古族的源头上溯到匈奴、突厥、契丹等,则没有可信材料支撑。最后,讲述了蒙古都城和林城、开平府(元上都)的建设和南迁的过程、意义。

第二方面,关于元大都的营建过程。王岗研究员详细讲述了大都城的选址、规划、中轴线、两城并存等内容。他认为,元大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营建理念,大都中轴线、各种礼制建筑的营建,以及明代的改建都是出于政治需要。他进一步解释,元大都位于金中都旧城的东北方,其建设的基本原点是设于钟鼓楼的中心台,由此确定了以中心台向南,以子午线为准的中轴线,进而确定了大都城、皇城、宫城的位置和围绕太液池环湖营建的宫殿建筑。城中的政府机构如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等原本皆根据天象位置建立,后来由于实际需要而改变了位置。在元代,大都和上都两都并存,大都则是新城与旧城(原金中都城)并存,新旧都城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持了一致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新都逐渐繁荣,旧都则走向衰弱。

第三方面,关于元大都城的重要历史作用。王岗研究员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元大都是少数民族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在营建过程中汉族儒家学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也保存了诸如环湖而居、室内装饰等草原少数民族的特色。第二,元大都是沟通南北发展的经济中心,大运河的开通、南北商品的广泛交流,都促进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三,元大都是多元文化冲撞融合的中心,世界各地商人、传教士等来到大都,促进了佛教(包括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在大都广泛传播。第四,在历经长安、洛阳等城市后,元大都取代了前朝都城成为统一王朝新的统治中心,历史地位大大提高。


   

 宋蓉副教授发言

接着,与谈人宋蓉副教授基于北京地区发现的元代墓葬及出土的元代瓷器,对元大都的地位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补充介绍。从北京发现的50多座元朝墓葬形制来看,出现了火葬等中原丧葬习俗。元武宗之后,随着中原文化在大都的传播,蒙古族汉化现象越发明显。在大都城内、城外窖藏和塔基、运河沿线都出土了大量的青白瓷、青花瓷,窑口遍及景德镇、磁州窑、钧窑、龙泉窑等,这说明大都已经成为内河、海运交通网的中心,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文化线路以元大都为中转站,向北到达元上都,向西可达西亚,为丝绸之路和草原丝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互动交流环节,两位专家和听众就元大都钟鼓楼的位置、大都城交通、城门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主持人李建平研究员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他感谢两位专家的讲座,指出元大都是明清北京城的基础,做好元大都的研究工作对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价值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刘少华     编辑:张勃    审核:张宝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