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第八讲“北京建都序曲——金中都历史地位及作用”开讲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第八讲“北京建都序曲——金中都历史地位及作用”开讲
发布日期:2020-08-03 浏览次数: 字体:[ ]


7月17日,第八次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开讲,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吴文涛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北京建都序曲——金中都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的主题讲座,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丁利娜副研究馆员作为与谈人做了“金中都城的考古复原”报告。此次沙龙由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研究员主持。

吴文涛研究员做主题演讲

 

吴文涛副研究员认为,金朝之所以选择北京作为都城,金中都成为北京建都的序曲,一个重要原因是宋金时期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发展到了一个包容性和平衡性都恰好齐备的时间节点,燕京地区又恰好是支撑这个文化融合与平衡的空间支点。燕京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成为民族融合的天然舞台,是中原与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往来的交通要道和军事必争之地。金朝统治者认为“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较为积极地推动民族融合,接纳汉族文化,金中都作为“天地之中”的都城性质更加突显。金中都的性质和功能向政治文化中心演变,城市建设体现了南北交融和承上启下的特点,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完善了城垣、宫殿和各种坛庙设施,使得都城的礼制、祭祀功能较为完整,还通过整修水利、开凿运河保障都城功能的实现。

吴文涛副研究员最后总结指出,历史、地理、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奠定了金中都作为北半个中国政治中心的优势,同时金中都在民族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水利格局等多方面为元、明、清三代北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丁利娜副研究馆员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金中都遗址的相关考古工作,既包括以往的考古发现成果,也有2019年以来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新收获。她指出,金中都城主要是模仿北宋都城汴梁建设而成。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她分别从城墙、城门、街道、水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皇城门、御道、左祖右社等考古成果,以及宫城东、中、西三路建筑和中轴线宫殿、鱼藻池等考古发现。根据考古发现,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可将金中都城的布局特点归纳如下:三重城,坐北朝南、围绕中轴线左右对称;方形外城,“工”字形宫殿格局;“一门三道”,“T”形宫廷广场布局;开放性的街巷与封闭式里坊相结合;西北-东南向的“汉河”布局;宫城四边有苑林区,将中原民族城市特点和女真民族的城市风格相结合。2019年以来新的考古成果主要是南城墙凤凰嘴、万泉寺和西城墙高楼村三段城墙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金中都的营建较为仓促,城墙基础并不扎实,同时也为金中都是在辽南京基础上向南扩建的推断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最后,她指出现今金中都考古工作的难点,一是工作缺少系统化,二是近现代建筑设施对遗址破坏严重。

丁利娜副研究馆员讲解金中都考古成果

 

在两个精彩报告之后,主持人李建平研究员认为报告内容都极为精彩和权威,非常感谢主讲人和与谈人为本次沙龙做的精心准备。参加沙龙的听众也就金中都城门遗址考古、城市对称建设和金中都的墓葬区分布等内容积极提问,得到了主讲人和与谈人的详细回应。

北京学研究基地每两周的周五上午举办一次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

(图文:龚卉 编辑:虞思旦 审核:张宝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