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探访元大都中轴线,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第六讲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0-06-23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0年6月19日,本年度第六次云上北京学学术沙龙成功举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林梅村以“元大都中轴线考古调查”为题做了精彩的主题讲演。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考古学学科带头人陈悦新教授和副系主任黄可佳副教授与谈。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研究员主持了此次活动。

林梅村教授在讲座中

元大都的历史遗迹考察对于挖掘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林梅村教授长期关注蒙元考古,本次讲座以考古调查为切入点,对元大都中轴线上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力图还原元代北京中轴线的部分原貌。关于目前学界对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的研究,林梅村教授指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清华大学建筑系赵正之教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原所长徐萍芳研究员为代表,认为元明清北京城采用同一条中轴线,在元大都中心阁(今北京鼓楼)和万宁桥(今后门桥)之间街道南北延长线上;另一种是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王璞子先生和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高级编辑姜舜源先生为代表,认为元大都中轴线在今北京旧鼓楼大街南北延长线上,而明清时期北京城中轴线向东移至元大都中心阁和万宁桥之间街道南北延长线上。林梅村教授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暂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林梅村教授指出第一种观点的关键问题在于,作为端点的元大都中心阁建立于元大德九年(1305),忽必烈建设北京城的时候以一座尚不存在的建筑为标志点似与常理不符。

林梅村教授还介绍了研究元大都的主要史料有以下几种:其一是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完成的《析津志辑佚》,《析津志》是元代熊梦祥写成的一部北京地方志,原书已散佚不可见;其二是2007年北京大学整理出版的考古发掘报告《北京玉河》;其三是两部研究性著作,徐萍芳先生的《中国城市考古学论集》和王军的《城记》。通过对史籍的深度解读和对北京城的实地发掘,林梅村教授对元代北京城分布范围、中轴线位置等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元大都的南城墙位置在明清观象台和双塔寺之间,而双塔寺就在今天西长安街电报大楼前的弧线位置上,即元大都南城墙在今天长安街的靠北部分。林梅村教授还对徐萍芳先生绘制的《金中都大兴府城图》进行修正,指出金中都的阳春门在东北方向而非东南方向,施仁门则在东南城墙上。元成宗时期的《程氏先茔之碑》中记载:“总管府君卜新茔于故燕都阳春门外三里庄以葬祖考……新作大都而茔域当御道”,由此可以推定阳春门与元大都中轴线的大概位置。而根据施仁门的位置,通过对地图距离的测量,林梅村教授提出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元代中轴线在明清中轴线偏西约250米处的地方。讲演的最后,林梅村教授还梳理了元代澄清上、中、下三闸的位置,为元大都城的复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成果。

与谈人陈悦新教授和黄可佳副教授就各自关心的话题,围绕元大都中轴线进行讨论。林梅村教授回应指出,未来对景山的考古发掘是最可能出现突破成果的项目。其他听众也踊跃发言,就元大都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元大都北部的城市建筑、风水与中轴线关系等内容提出问题,林梅村教授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一一进行回应。

李建平研究员对沙龙活动进行总结,认为林梅村教授的讲座非常精彩,具体来说具有三大特点:第一,内容非常务实;第二,依据扎实,细节真实可信;第三,观点新颖,甚至颠覆了对中轴线的一些认识。

(图文:龚卉  编辑:虞思旦 审核:张勃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