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学联席会 > 联席会章程 > 鄂尔多斯九月共识
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鄂尔多斯九月共识
发布日期:2018-02-08 浏览次数: 字体:[ ]

   

我们,来自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13家地方学团体的40多位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工作者,相聚在草肥气爽、如诗如画的鄂尔多斯,参加“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到会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围绕地方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地位、肩负使命、未来走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达成下列共识。

创立起来

我国地方学研究事业起步较晚,规模偏小,尚处初创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的大幕开启之后,各级各类地方学研究团体逐年增加,迄今总数已达数十家。然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地方学的建设与发展还是比较滞后。凡是经济向好、社会稳定、有相当人文资源积淀的地方都应当有以本地区历史文化、民族民俗、经济物产、生态演变、人物传奇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文化研究团体,这样的学术文化研究团体一定会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地方发展、提升公众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当建立起地方学的研究团体。各地的地方学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属于人文科学的新兴学科。地方学作为一个学科登堂入室,获得广泛认可,占得一席之地,是迟早的事。我们坚信,为期不会很远。

发展起来

要依靠有一定学识素养、理论功底,对本地区有深入理解、深厚情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学科基础建设入手,精心设计地方学的内涵框架,奉行切实可行的团体体制、运行机制,制定短期安排、中期规划和长远目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推进地方学学术研究。争取用较短时间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效果,求得公众认可和上级扶持,从而为事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丰富起来

背靠大国学,增强文化自觉。不同地方的地方学研究,会有不同的内涵与方向,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创新发展、服务社会是共同的切入点和主题。对所在地方的研究要力求宽度和深度。要依托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形成文化品牌。要熟知本地区的历史脉络、文化传承、社风民俗、发展战略、远景规划。努力建成地方人文科学百科知识园、民间智库。

联合起来

2005年由鄂尔多斯学、温州学、潮州学、扬州学、泉州学、徽学等6家研究团体发起建立的“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已运转了八年,会员单位发展到30多个。轮值执行主席单位最初是鄂尔多斯学研究会,2008年11月移交北京学研究所。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和北京学研究所担任主席方不负重托,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八年来,联席会认真履行《章程》,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值编《地方学研究信息》,保持成员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收获丰满,影响深远。联席会秉持建会初衷,办成了地方学团体联络、联谊、相互交流、彼此促进的平台。我们呼吁更多的地方学研究组织加入进来,在保持和发扬各自风格特色的前提下,互补互鉴互勉,浓化学术氛围,培育专业优势,共享创新成果。

活跃起来

从事地方学研究工作,就要做学问,写文章,搞研究,出成果。我们不做无所作为的研究人员,不办休眠、半休眠状态的研究团体;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勇于创新,服务社会。从事学术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清苦,默默地报效祖国,造福桑梓,服务百姓,胸怀使命感,彰显责任心。

我们希望,每个地方学研究团体,年年有学术活动;每位地方学研究人员、岁岁有研究成果。倡导全局观念、奉献精神、精品意识。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精神产品,助推本地区和更大范围内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理论、制度、机制、科技、文化创新,做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生幸福的催化剂。

有信仰才有忠诚,有追求才有坚持,有奉献才有收获,有作为才有前程。让我们上闻天籁之音,下接草根地气,胸怀高远、脚踏实地,培育优秀的学风道德,迈开稳健有力的步伐,同心协力,创造中国地方学的美好前景。

                    

  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2013年9月16日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