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通讯
“亚洲共同体与亚洲地方文化”课程讲座第三讲“日本首都东京的巨大化与地方都市的再生——都市两极化时代中的多元文化共生”顺利开展
发布日期:2018-10-08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8年9月17日,北京学研究基地开设的“亚洲共同体与亚洲地方文化”系列讲座课程第三讲“日本首都东京的巨大化与地方都市的再生——都市两极化时代中的多元文化共生”在北京联合大学学院路校区开讲。本次讲座由日本富士学会理事长、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地理系佐野充(Mitsuru SANO)教授主讲,由北京学研究所张艳副教授主持。日本大学文理学部任海副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柴彦威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学研究基地主任张宝秀教授、应用文理学院副院长兼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张景秋教授等教师、1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部分人员参加听讲。讲座由任海副教授和清华大学日本史专业博士研究生龚卉担任翻译。

东京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超级大城市,人口超过3500万。尽管当前日本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及由于人口减少对地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而作为日本最大的城市,日本全国的人口仍持续不断向东京聚集,东京仍然处于过度集聚和持续的“巨大化”过程中。佐野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回顾了日本战国时代因军事防卫功能而形成的古代城市聚落的雏形“城下町”的基本特点与演变;然后介绍了产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高速铁路、公路的修建,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他重点从土地利用演变、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城市空间拓展与城市多中心结构的形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日本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和产业功能密集区,如何从20世纪60年代东京市中心外围20km圈层,向20世纪90年代东京市中心外围40km圈层,2010年以来继续向外围60-70km圈层快速扩张的过程。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五次全国国土空间规划都提出要“抑制”东京都市圈的巨大化和过度集中,然而实际上从全国人口迁移的微观过程来看,到目前为止东京都市圈还在继续集聚和增长。佐野教授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入迁出等角度详细分析了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巨大化过程和其微观动力机制,并指出与东京的巨大化相对应并存的则是地方城市人口的持续减少和地方城市的萎缩,为应对日本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转型与两极化发展趋势,日本国家层面制定了面向区域均衡、地方振兴的国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政策。佐野教授进一步以距东京40km、有35万人口的埼玉县川越市和距东京70km、人口约20万的神奈川县小田原市这样的地方小城市为例,介绍了日本人口在30万人及以下的地方小城市为应对人口减少趋势而开展的地方创生、地域再生计划与实践,尤其是吸引投资、创造就业、利用高科技及创新技术实现本地资源高附加值化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吸引人口、发展经济保持地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街区与社会的活的措施。其中,他指出发展地方旅游业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佐野充教授介绍日本东京都市圈的发展演变

佐野充教授介绍日本地方振兴的实践经验

 

本次讲座最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柴彦威教授进行了精彩的评述和补充。柴彦威教授从日本城市的起源、二战后日本国家城市体系的形成、东京过度集中巨大化发展的原因、应对人口减少措施、进入城市收缩时代日本地方城市的振兴与东京转型发展的新战略等方面对本次讲座进行了补充。柴教授从地理学经典理论视角对日本的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城市与区域开发战略进行提纲掣领、画龙点睛式的解读,极大地凝练和深化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使整个讲座氛围达到高潮。此外,在场听讲座的同学们也积极提问与现场嘉宾进行互动,气氛热烈,精彩有趣。最后,主讲嘉宾、柴彦威教授及北京学和城市系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及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合影,本次课程讲座圆满成功。

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对讲座进行述评与补充

 

讲座现场学生提问与讨论

 

讲座嘉宾与师生代表合影


 

(撰稿及摄影:北京学研究所 张艳副教授)


分享到:
0